东北二人转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一定意义上是二人转自身的生命力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自身的创新与时代的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人转作为曲艺中的一个门类或一种形式,在东北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东北地区的人文特点决定了开放性、包容性、普适性成为二人转的禀赋。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演员的功夫、力道,催生了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使二人转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获得了极强的生命力。今天的二人转已经发展成为集说唱秀(幽默、小品、杂耍、脱口秀、歌曲模仿秀)、功夫秀(绝活、杂技)、演艺秀(大型歌舞、正戏)于一体的演艺形式,东北风演艺集团公司等二人转领军团体推出的二人转综艺秀已经成为制造欢乐、制造体验的大型驻场演出。一位来自天津的观众如此评价:“这是我现场看的好大的一台综艺晚会,集歌舞、小品、相声、脱口秀、杂技、二人转于一体”。“二人转只是东北文化的形式载体,内容包罗万象,既能大俗,又能大雅”。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不难发现其中的时代意义之所在:
第一,它是他乡人、外来客辨识、感知东北的文化符号。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就像流浪者乐队、查罗牛仔、龙舌兰酒和歌曲《美丽可爱的墨西哥》构成了墨西哥的四大文化符号一样,二人转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东北地区的文化标识。东北人的幽默、诙谐、豪放、粗狂,在二人转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通过二人转,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东北的风俗民情,感受东北人的性格禀赋。东北二人转的时代意义与文化使命
第二,它是东北人自我认同感、地域归属感的艺术纽带。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情感纽带。东北地区有一个重要的人文特征,就是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和地域归属感,而二人转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第三,它是东北人不断创新发展、藉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二人转作为一种“文化快餐”、“欢乐制造场”,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品,成为东北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民间流传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万人围着二人转”的说法,就是很好的佐证。
第四,它是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点。经过上百年的演绎,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宣传推介,二人转已经培育起庞大的市场。今天植入千百万民众意识深处的二人转,也一定会随着其领军企业市场开发战略的实施,随着二人转演艺业与旅游业、会展业等其他业态的结合,随着二人转艺术自身的不断创新发展,以更大市场需求呈现出来。
几年前,有专家还在指斥二人转,说“一个迷恋‘二人转’的民族不会是一个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民族”。而今天,二人转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东北地域文化的艺术载体。二人转能够有如此发展成就,显然,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要把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与民族的文化品位统一到一起,无论是观众还是二人转本身,都得改变,但显而易见、得到明证的是,二人转本身的创新发展来得更快,更加有效。东北二人转的时代意义与文化使命
诚如那位天津观众所言,“二人转只是东北文化的形式载体,内容包罗万象,既能大俗,又能大雅”。就像已经成为墨西哥国家文化名片的流浪者乐队,形式只是个载体、符号或标识,内容的变化与创新才是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变化是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