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民间二人转演出,程序是这样的:男的先上台,来一段说口,接着把女搭档叫上来,两个人唱一个小帽儿,然后唱正戏,后表演小品或者歌曲。那什么是小帽呢?今天郭旺
二人转学校为大家讲解。
所谓小帽,就是小曲小调,又叫“头型儿”。把它安排在正戏前面,是为了让演员们遛遛嗓子,同时压一压台下的嘈杂,相当于大餐前的开胃酒。不过,敬业的演员唱完小帽,也会出一脑门子汗。
在非二人转影响地区,有名的小帽大概要数《小拜年》了:“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也不论男和女,哎哟哟哟哟哎哟哟哟哟,都把新衣服穿啊……”其实,二人转里的小帽数不胜数,而且都非常好听。像《双回门》、《送情郎》、《大将名五更》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小帽有的是从生活中撷取一个片段讲故事,有的是劝戒类的,像《大烟叹》、《小看牌》。前者讲了一个大烟鬼困顿而死的故事,后者则讲了一个妇女先看牌后参赌,被外人看不起,又被丈夫抛弃的故事,很有现实意义。还有一些是弱势人群的自哀自叹。如《老来难》、《寡妇难》、《光棍难》、《烟花叹》等,这里面的任何一个,听来都如泣如诉,曲调凄悲,词句扎心。
小帽和正戏之间也有藕断丝连的关系。有的小帽就是正戏的铺垫、浓缩,或者外延,如果正戏是《西厢听琴》,那么小帽好唱《罗嗦五更》,因为《罗嗦五更》说的就是听琴的事;如果正戏是《西厢观画》,小帽就要唱《张生游寺》;如果正戏是《白蛇转》,小帽就要唱《游西湖》。听完小帽,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到了正戏里,两相呼应,水到渠成。
现在,小帽是越来越珍贵了,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承载的文化内涵,而是在二人转演出中,唱连本正戏的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小帽成了唯一跟二人转有血缘关系的东西。很多演员,唱完小帽就开始演小品或者扯淡,有的更绝,干脆连小帽都不唱。甜点变大餐,饿死老食客,不知是该悲哀还是该庆幸。唉,这有什么可庆幸的呢!